Dream Maker 老漂 不要有和人斗的心,你要赢的是你自己!

应急状态如何防核辐射 要勤洗手避免内照射



    日本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造成核泄漏,泄漏产生的污染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遇到核泄漏后产生的核辐射,我们又该怎样应对?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 ,应急状态下为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

    可采取隐蔽或撤离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隐蔽是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撤离是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住地。

    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还可实行服碘保护,即服用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服用稳定碘产生负效应的危险,对单次服用而言很小,但随服用量增加而增加。

    一旦吸入危害更严重

    “人体受到辐射照射一般分为体外和体内放射污染。放射性污染物如果落到衣服上,可以通过清洗和集中处理来清除。”日本东海大学教授叶千荣表示,如果一旦吸入放射性粉尘,危害就严重了。“如果受到辐照的细胞被改变而不是被杀死,则结果会有重大区别。尽管肌体存在高度有效的防御机制,一个被改变的但却是存活的细胞在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克隆细胞,经过所谓的潜伏期之后,可以导致癌症,而且癌症诱发的几率被认为与所接受的剂量成正比。”而喝了受污染的地下水,吃了受污染土壤上长出的物质,放射性元素将一部分沉积在人体内,从而可能引发各类疾病。“将放射性污染物吸入体内,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勤洗手避免内照射

    科学松鼠会成员、凝聚态物理在读博士沐右认为,只要人体受到的辐射量不超过一定的标准,比如说和天然辐射比较小很多,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平时,核电站对周围核辐射比天然辐射小得多,“对核电站的恐惧是没有道理的。”沐右认为。

    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日本政府已计划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防止碘131辐射的碘片。

    “茶树精油肯定没用,什么精油都没用,也先不要忙着买口罩。”科学松鼠会提醒,普通民房紧闭门窗能避免部分放射性微尘进入。若身处放射性区域,进入室内后可将外套外裤集中放置,然后使用清洁水源冲洗身体。冲洗法可去除核沾染物,当然必须保证冲洗水源没被污染。勤洗手,避免内照射也是关键。

    本版文均据新华社(署名除外)

    ■核安全常识

    辐射无色无味又无处不在

    约在100年前,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能放出三种射线: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统称电磁辐射。辐射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辐射却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简称希。1毫希等于千分之一希。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和医疗,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小,约0.25%。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每年3.7毫希 ;砖房每年0.75毫希 ;宇宙射线每年0.45毫希 ;水、粮食、蔬菜、空气每年0.25毫希 ;土壤每年0.15毫希 ;胸部透视一次0.02毫希 。

    ■营养专家

    切勿陷入误区不要盲目补碘

    半岛都市报3月15日讯(记者 单俊楠) 在日本核辐射危机愈演愈烈之际,记者3月15日采访医院营养科专家获悉,市民们应该通过均衡饮食来提高身体抵抗力,而且市民们也没有必要吃含碘食物,进行额外补碘,反而易引起甲亢等疾病。

    “避免与核辐射的‘亲密接触’,脱离核辐射环境最关键。”青医附院营养科主任韩磊表示,最近也有市民咨询她关于饮食预防核辐射的知识,但她认为像芝麻、绿茶、番茄、螺旋藻等抗核辐射食物,实际上起不到抵抗核辐射的作用,市民们不要陷入认识误区,不要觉得有什么能抵抗核辐射的“神奇”食物。

    针对多吃含碘食物抵抗核辐射的说法,专家认为目前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青岛一直都在执行食盐加碘政策,平常饮食中碘含量足够人体需求,而且青岛人还有吃海鲜的饮食习惯,碘摄入量是不会少的。再去多吃海带等含碘食物,补多了反而可能会得甲亢等疾病。”韩磊说。

Tags: 核辐射 日本 地震

发布: 老漂 分类: 精彩|收藏 评论: 0 浏览: 54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